CADE | 营造筑新

中国建筑学会主题邀请展

CADE2022-2023主题邀请展将聚焦“数字科技”、“科技冬奥”、“城乡发展”、“城市更新”、“形质合一”、“室内外一体化”、“绿色双碳”等社会热点问题,引领亚洲建筑设计最高水平,展现我国建设科技成果。

展:中国与世界主题展区

依托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                                       

总召集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总策展人: 

 邱信贤先生

 联展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上列联展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Part One ∑建筑 x科技x未来=∞(建筑学八校联展)

自90年代数字革命以来,在数字化与新媒体科技的影响下,对于建筑产生了非常宏大而深远的影响,包含新的设计工具、营造工法、构筑思维与方式等。

数学符号"∑",代表“连结、联合”的意思,本展区凝聚了八所中国建筑院校在新时代最前沿的教学与科研发展,也预见中国建筑迈向未来的崭新蓄势。让科技最好的服务于建筑,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Part Two “展: 中国与世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建筑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与世界连结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自有的文化与意义。在名称前面所加的汉字“展”,不但是一个名词,也同时具有多重涵义,展览了中国建筑的多元纷呈,展现中国建筑的智慧力量,展示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生,也展望未来百年的共同使命。

此外,本展区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的支持下,还将展出中国建筑学会国际合作成果、2021-UIA中国馆作品展、2021亚洲建筑师协会获奖作品展等内容,从多角度呈现了建筑领域密不可分的中国与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建筑的智慧与力量,将对世界建筑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展现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之力、创新之能、文化之思。

科技助力冬奥建筑之美

总召集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和体育建筑分会                                 

领衔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策展人: 

 张利先生

联展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THAD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盟工作室

展区将以“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实施工作为展示主线,分别围绕冬奥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从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全生命周期的环节,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不同层面的使用者需求出发。将中国建筑师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建筑规划设计与先进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运用的经验进行分享展示。并将冬奥建设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开发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经验通过为期一天的主题沙龙与到场观众进行分享。

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实践特展

总召集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总策展人:

李翔宁先生

 

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总召集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先生担任总策展人。展区呈现了三个基于同级平台开展的多元实践,以空间策略的方式介入当代中国城乡环境和建筑营造实践的实践。展示当代中国建筑师突破传统建筑专业的边界,将设计思考置于更大的语境内,结合城市的定位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以设计推动城市发展。

Part 01 上海奉贤浦南运河的研究和设计

上海奉贤浦南运河的研究和设计,基于这条运河及其两岸的带状区域。同级团队有李翔宁教授和张彬教授总牵头,组织了来自国内外的14家建筑师团队,分别开展了从研究到策划、规划、城市设计、概念设计等不同深度和范围的工作,形成了一川烟雨整体印象。我们在这里探讨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自然与环境的关系、人和水的关系,以及开展了对新江南意向的思考。

Part 02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重点项目展览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重点项目展览带来了公园城市在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的建筑学实践和思考,成都绿道这一铺陈开来的生态绿洲在今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成都人日常生活和各种生活场景的重要载体。这次重点呈现了这一种建筑呢,是由国内新锐的6位青年建筑师操刀,试图回应当下建筑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耦合空间设计和内容发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回应生态塑造和建筑学实践之间的需求。

Part 03 动物理想家国际青年实践营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同发起“动物理想家——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国际联合实践营”。展区将展出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一百六十余位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从建筑设计、整体规划、风景园林和交互设计等多个方向,针对性的对南京红山动物园的现状条件和改造方向提出了独到思考。
 

边界·无界——室内外一体化主题展区

依托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

总召集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佛山市环境设计协会

总策展人: 

 陈亮先生

 谢智明先生

联展单位:

佛山市爱拼科技有限公司

 

以“室内外一体化”为主题,通过“边界•无界”装配式拼装展区、艺术装置和主题沙龙形式,并采用拼装与场景化的体现形式,展现室内外一体化的场景应用,增进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使得设计、施工之间能够密切配合。通过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理念使得现代室内空间环境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使建筑具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性,使我们的建设环境更加环保,对未来建筑空间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焕而新生”——城市更新主题展区
参与建筑师:  薄宏涛

筑境设计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素朴工作室                   

   孟凡浩

 line+建筑事务所

  张海翱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展区及以“焕而新生”为题,全面展示城市更新领域具有探索性的多样化更新项目,共同探讨行业内多样化的更新实践,展现蓬勃的存量更新进程。

低碳未来绿色前行主题展区
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

领衔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策展人: 

 刘恒先生

联展单位: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本展区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交互体验,多方位诠释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方法策略和技术手段。突出展现建筑师引导下的正向绿色设计研究成果,展望低碳时代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发展新趋势和建筑产能化的实践成果。

同时现场还将带来众多中国院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项目,以设计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行业提供本土、人性、低碳、长寿、智慧的绿色建筑案例典范。

走向平衡——形质合一主题展区

总策展人: 

 董丹申先生                                                                                 

联展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形质合一”是浙大设计院平衡建筑理论框架中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意在探寻建筑内涵与外延的自洽,通过价值逻辑与形式逻辑相互支撑,构建形质合一的平衡秩序。

本次展览致力于通过“文化共生”“场地共境”“形质共构”三个主题,展示材料在不同的价值逻辑之中,如何契合文化内核、场地文脉、建构特性,创造出形质合一的空间表达,为浙大设计院“形质合一”的设计实践描摹出一个内在脉络。

CADE博览会主题特展区

为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CADE2022-2023主题特展立足于现代化发展建设与文脉传承,关注市民生活,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并行,推动城市功能完善、文化品质提升。

“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展

特展区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先生担任作为总顾问,由青年策展人高长军担任策展人,邀请5家新锐建筑师事务所和5家业内先锋材料企业两两组合,各自呈现不同的情景,联袂打造出5个独具风格的空间装置。装置超强的互动性,使参观者可以深入作品内部,体验、触碰到材料的更多维度,探索空间与材料的无限种可能。

展出作品

装置作品 设计团队 材料供应

A Slice of Transparency

直造建筑 | 水雁飞

北玻股份

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卷叠儿

众建筑 法拉利技术织物公司

龙卷风

5D 南京筑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砖的N次方

line+建筑事务所 | 孟凡浩 维纳博艮集团
旭可建筑 | 刘可南 张旭 上海摩索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装置“A Slice of Transparency”概念海报

膜装置“卷叠儿”概念海报

不锈钢装置“龙卷风”概念海报

砖装置“砖的N次方”概念海报

竹装置“竹云”概念海报

复兴传统文化-样式雷建筑遗产特展

本展区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总院领衔展出,通过视频、展板、图纸、模型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样式雷”的历史和建筑图纸、画样、烫样模型等资料。立足当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样式雷木结构古建筑文化需要传承、保护和发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突出木结构技术工艺研究,合理开发应用到现代建筑中使其更加舒适、节能和宜居;要突出建筑美学基因的研究,让样式雷木结构技艺发扬光大,使新时代的城市与乡村建设更美好。

“未来街景重构”主题展区

展区是国内首次对于“未来智能城市街区”的空间展示,由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与SRC街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对景观及建筑设计学术联盟具有战略意义。旨在聚焦未来智能城市街道场景,探讨如何打造有品质、有活力、有温度、有科技的未来公共空间。并基于对未来无人驾驶时代城市空间及行为模式的认知,以城市口袋公园为场景雏形,通过以空间重构带动城市生活场景重构的技术理念,集合数字化和智慧化的智能城市设施和云平台,打造未来智能城市街道场景的新“样板间”。

共享城市主题展区
钛媒体“折叠公园”—— 北京团河派出所旧址改造

钛媒体“折叠公园”—— 北京团河派出所旧址改造

本展区由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靠近设计事务所领衔展出。由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总建筑师、靠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马迪作为该主题策展人带领团队积极介入各种类型的设计实践,积极思考和探索更有价值的设计可能,借助空间与技术的力量,以严谨但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让每一次设计都尽可能靠近最好的答案,并释放出超越建筑本体的力量,多一些感动,少一些遗憾。

商业建筑主题展区


展区由BENOY领衔展出,展区以“城市、商业、文化”为核心主题,集中展示全球创新的商业地标项目,大胆清晰的讨论构建建筑环境的新范式:可再生设计、科技和数据的进步,以及对更智能更经济建筑的需求。将商业更广泛的城市和文化背景重新联系起来,使人们不仅可以让人们活动丰富愉悦的体验,而且还能推动当前的消费。这是双赢局面,是设计美学、旅客体验和商业运营的理想融合。这可能是后疫情时代零售业复苏的关键所在。